三八國際婦女節(jié)源于1903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婦女大罷工,1975年被聯(lián)合國確認。但這并不是外國人的創(chuàng)新,中國早在漢代就已有“婦女節(jié)”,且傳承了數(shù)千年。
漢代《古詩十九首》記載:“迢迢牽牛星,皎皎河漢女,盈盈一水間,脈脈不得語。”這首源于神話傳說牽?椗呦ο鄷脑姼瑁尶椗男蜗螽a(chǎn)生廣泛的影響,在中國歷史發(fā)祥地的黃河流域各省,民間便把每年的農(nóng)歷七月七日稱為“女節(jié)”或“乞巧節(jié)”。河南《宜陽縣志》載:“七月七夕為女節(jié),祀天孫以乞巧。”;陜西《蒲城縣志》又載:“七月七夕,嫁女避節(jié)!
到了唐代,人們都要在“七夕”乞巧節(jié)這天祭拜織女,希望她把紡織的技巧傳給家中的女人,而女人們則走親訪友,交流織藝,連平時被禁錮在繡樓里的大家閨秀,這天也可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,涉足田園、游覽井市,古代許多男女青年一見鐘情的愛情故事也由此產(chǎn)生。
宋、明代,“七夕”這天婦女的待遇就更高了:女人要穿紅戴花,用五彩綾線結成櫻桃、桑椹、角黍、葫蘆等形狀穿線佩身,家中還要備足美食供女人享用。明代《帝京午目》中說:“七夕女兒節(jié),角黍展榴裙。”《帝京物略》中也有“七夕,父母家必迎女食花糕……亦曰女兒節(jié)”的記載。
在清代,“婦女節(jié)”又從“七夕”發(fā)展成端午的“女兒節(jié)”,這天不僅女人要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,享受平時想都不敢想的“游藝”、“聚餐”、“休假”等特權,連遠嫁的女子也可以在這幾天回娘家看望雙親,共享天倫。
而在少數(shù)民族中,古時的“婦女節(jié)”習俗更是多得數(shù)不勝數(shù),如苗族姐妹節(jié)、怒族仙女節(jié)、侗族姑娘、壯族婭拜節(jié)、藏族女兒節(jié)等,都是中華女性盡展美麗和聰明才智的時刻。
中學生寫作指導、寫作素材、優(yōu)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
盡在“作文網(wǎng)”微信公眾號
歡迎掃描二維碼
關注作文網(wǎng)微信
ID:www_zuowen_com
關于我們 | 營銷合作 | 友情鏈接 | 網(wǎng)站地圖 | 服務協(xié)議 | 投稿須知 | 問題反饋 | 聯(lián)系我們
京ICP備09032638號-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:1101081950號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10-56762110 舉報郵箱:wzjubao@tal.com
作文網(wǎng)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2005-2021 barberbussiness.com . All Rights Reserved